中国语言文学系创立于1978年。现有专职教师60人,其中教授22人,副教授21人。创建至今,中文系坚守人文学科传统,关注中国社会现实,融文学、语言与文化、学术于一体,科研与教学并举,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实用技能训练。中文系学科方向齐全,专业布局平衡,形成了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。现设有2个本科专业,9个学术硕士、1个专业硕士培养方向,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,下设14个博士研究方向。现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9项,重点和一般项目20多项,其他省部级项目30多项。
中文系建有诗礼文化研究院、当代文学研究中心、批评理论研究中心、创意写作研究中心、清民诗学研究中心、语言分析中心、上海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十几个研究机构,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平台。
中文系以人才培养为本位,在全校率先推行本科导师制,给予本科生一对一指导。同时还注重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的国际化,在职教师中,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工作学习经历,并与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比利时、爱尔兰、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土耳其等国的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,为本科生、研究生提供出国交流学习和实习的机会。学生就业面广,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,受到社会各界欢迎。
历史系始创于1978年,原属于复旦大学分校,1994年,历史系随文学院一起并入新的上海大学。历史系自设立以来,一直围绕历史本科教育展开各项教学活动,并逐渐提升学科水平,建立研究型的系科。目前历史系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——考古学,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本科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基地。
近年来,历史系立足于学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,致力于提升整体的教学与科研水平,推动学科快速发展。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有计划的学科建设,本系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了学科的布局与结构,形成了与上海、乃至全国兄弟院校同类学科错位发展的优势,在中国古代文明史、中国近现代宗教史、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史、西方社会文化史、全球学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。本系设有古代文明研究中心、和平发展研究中心、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、全球学研究中心、毒品与国家安全政策研究中心、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。这些中心成为了历史系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。
本系注重与国外著名高校、学术机构的交流。五年来,我们共计派出教师14人/次前往牛津大学、耶鲁大学等海外高校、科研机构访学,并与旧金山大学、美国宗教学会、国际全球学合作团队、纳粹大屠杀教育国际行动委员会、旅美华人历史学会、韩国高等宗教研究所等合作举办了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。学科发展与国际交流的增多,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。曾邀请伦敦国王学院狄得满(R.G.Tidemann)教授、美国哈特福特宗教学院Doreen McFarlane教授及怀俄明大学的教师等来本系开课。最近几年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或作为交流生出国访学,或到国外参加相关学术会议,有的则通过考试到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外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。由于这种良好的培养机制,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迅速提高,有的博士生、硕士生已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世界历史》等权威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。
文化研究系(Program in Cultural Studies )成立于2004年7月,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文化研究的教学机构。
本系旨在培养眼界开阔、能够批判性地分析文化现实、促进良性文化因素生长的专门人才。因此,致力于发展跨越专业和地域、兼具研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体系。
2011年,在多年借助同校其他学科(社会学、中国语言文学等)培养文化研究方向的硕、博士生的基础上,本系与同校中文系合作建成独立的文化研究硕士和博士学位点,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。
硕士生招生方向有: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分析、新媒体研究和社会组织与集体文化分析;博士生招生方向有: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分析、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和新媒体研究。
除本系教师外,还有加州大学、早稻田大学和伦敦大学的三位教授,以兼职博导的身份参与授课和指导学位论文。
本系不招收本科生,但提供多类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文化研究课程。
网址:http://www.cul-studies.com/
文学院办公室、学工办岗位设置
岗位名称 |
姓名 |
工作职责 |
办公室 |
办公电话 |
信箱 |
办公室主任 |
宋桂林 |
整体负责办公室工作、财务工作 |
103 |
66132004 |
guilinsong@shu.edu.cn |
组织员 |
赵 影 |
组织、统战、离退休工作 |
103 |
66133372 |
zy0223@shu.edu.cn |
人事干事 |
秦菲菲 |
人事、劳资等工作 |
103 |
66133228 |
qinfeifei1123@163.com |
科研秘书 |
杨丹阳 |
科研管理、项目申报等工作 |
103 |
66133930 |
ydanyang@shu.edu.cn |
外事秘书 |
孙 玉 |
合作交流项目、国际会议等工作 |
103 |
66133930 |
shirleysunyu@i.shu.edu.cn |
工会主席、 宣传员 |
郑 丽 |
工会妇委工作、宣传工作、家具设备管理等 |
103 |
66133372 |
zhengli@staff.shu.edu.cn |
本科生教学 管理团队 |
聂林媛 |
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6 |
66133310 |
wenxueyuan106@126.com |
薛 飞 |
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6 |
66133310 |
fei_lin@126.com |
|
研究生管理 团队 |
周 薇 |
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4 |
66133632 |
wenxueyuan126@126.com |
郭 鸣 |
留学生辅导员、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4 |
66133632 |
guomingvera@163.com |
|
宋亚丽 |
团委书记、研究生辅导员 |
104 |
66133632 |
yalisong@shu.edu.cn |
|
刘 菁 |
研究生辅导员 |
104 |
66133632 |
vocaliu1130@163.com |
|
卜 敏 |
研究生辅导员 |
205 |
66133658 |
bumin1992@qq.com |
|
本科生 辅导员 |
梁 爽 |
本科生辅导员、工会副主席 |
109 |
66133841 |
LS_900217@shu.edu.cn |
迪拉热 |
本科生辅导员 |
109 |
66133841 |
dilare@shu.edu.cn |
|
张旭 |
本科生辅导员 |
109 |
66133841 |
tedelon111@shu.edu.cn |
|
孙越 |
本科生辅导员 |
109 |
66133841 |
sun_yue@shu.edu.cn |
|
中国语言文学系创立于1978年。现有专职教师60人,其中教授22人,副教授21人。创建至今,中文系坚守人文学科传统,关注中国社会现实,融文学、语言与文化、学术于一体,科研与教学并举,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实用技能训练。中文系学科方向齐全,专业布局平衡,形成了本科、硕士、博士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。现设有2个本科专业,9个学术硕士、1个专业硕士培养方向,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,下设14个博士研究方向。现在研国家社科重大项目9项,重点和一般项目20多项,其他省部级项目30多项。
中文系建有诗礼文化研究院、当代文学研究中心、批评理论研究中心、创意写作研究中心、清民诗学研究中心、语言分析中心、上海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十几个研究机构,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研究平台。
中文系以人才培养为本位,在全校率先推行本科导师制,给予本科生一对一指导。同时还注重学术研究与学生培养的国际化,在职教师中,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知名大学工作学习经历,并与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比利时、爱尔兰、日本、韩国、泰国、土耳其等国的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,为本科生、研究生提供出国交流学习和实习的机会。学生就业面广,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和创造力,受到社会各界欢迎。
历史系始创于1978年,原属于复旦大学分校,1994年,历史系随文学院一起并入新的上海大学。历史系自设立以来,一直围绕历史本科教育展开各项教学活动,并逐渐提升学科水平,建立研究型的系科。目前历史系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——考古学,从而形成了一个从本科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基地。
近年来,历史系立足于学科的硬件和软件建设,致力于提升整体的教学与科研水平,推动学科快速发展。通过长期的积累和有计划的学科建设,本系进一步加强和优化了学科的布局与结构,形成了与上海、乃至全国兄弟院校同类学科错位发展的优势,在中国古代文明史、中国近现代宗教史、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史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史、西方社会文化史、全球学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。本系设有古代文明研究中心、和平发展研究中心、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、全球学研究中心、毒品与国家安全政策研究中心、考古与博物馆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中心。这些中心成为了历史系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。
本系注重与国外著名高校、学术机构的交流。五年来,我们共计派出教师14人/次前往牛津大学、耶鲁大学等海外高校、科研机构访学,并与旧金山大学、美国宗教学会、国际全球学合作团队、纳粹大屠杀教育国际行动委员会、旅美华人历史学会、韩国高等宗教研究所等合作举办了2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。学科发展与国际交流的增多,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。曾邀请伦敦国王学院狄得满(R.G.Tidemann)教授、美国哈特福特宗教学院Doreen McFarlane教授及怀俄明大学的教师等来本系开课。最近几年很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或作为交流生出国访学,或到国外参加相关学术会议,有的则通过考试到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外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。由于这种良好的培养机制,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迅速提高,有的博士生、硕士生已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世界历史》等权威刊物上独立发表论文。
文化研究系(Program in Cultural Studies )成立于2004年7月,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文化研究的教学机构。
本系旨在培养眼界开阔、能够批判性地分析文化现实、促进良性文化因素生长的专门人才。因此,致力于发展跨越专业和地域、兼具研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体系。
2011年,在多年借助同校其他学科(社会学、中国语言文学等)培养文化研究方向的硕、博士生的基础上,本系与同校中文系合作建成独立的文化研究硕士和博士学位点,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。
硕士生招生方向有: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分析、新媒体研究和社会组织与集体文化分析;博士生招生方向有:都市文化与日常生活分析、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和新媒体研究。
除本系教师外,还有加州大学、早稻田大学和伦敦大学的三位教授,以兼职博导的身份参与授课和指导学位论文。
本系不招收本科生,但提供多类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文化研究课程。
网址:http://www.cul-studies.com/
文学院办公室、学工办岗位设置
岗位名称 |
姓名 |
工作职责 |
办公室 |
办公电话 |
信箱 |
办公室主任 |
宋桂林 |
整体负责办公室工作、财务工作 |
103 |
66132004 |
guilinsong@shu.edu.cn |
组织员 |
赵 影 |
组织、统战、离退休工作 |
103 |
66133372 |
zy0223@shu.edu.cn |
人事干事 |
秦菲菲 |
人事、劳资等工作 |
103 |
66133228 |
qinfeifei1123@163.com |
科研秘书 |
杨丹阳 |
科研管理、项目申报等工作 |
103 |
66133930 |
ydanyang@shu.edu.cn |
外事秘书 |
孙 玉 |
合作交流项目、国际会议等工作 |
103 |
66133930 |
shirleysunyu@i.shu.edu.cn |
工会主席、 宣传员 |
郑 丽 |
工会妇委工作、宣传工作、家具设备管理等 |
103 |
66133372 |
zhengli@staff.shu.edu.cn |
本科生教学 管理团队 |
聂林媛 |
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6 |
66133310 |
wenxueyuan106@126.com |
薛 飞 |
本科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6 |
66133310 |
fei_lin@126.com |
|
研究生管理 团队 |
周 薇 |
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4 |
66133632 |
wenxueyuan126@126.com |
郭 鸣 |
留学生辅导员、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 |
104 |
66133632 |
guomingvera@163.com |
|
宋亚丽 |
团委书记、研究生辅导员 |
104 |
66133632 |
yalisong@shu.edu.cn |
|
刘 菁 |
研究生辅导员 |
104 |
66133632 |
vocaliu1130@163.com |
|
卜 敏 |
研究生辅导员 |
205 |
66133658 |
bumin1992@qq.com |
|
本科生 辅导员 |
梁 爽 |
本科生辅导员、工会副主席 |
109 |
66133841 |
LS_900217@shu.edu.cn |
迪拉热 |
本科生辅导员 |
109 |
66133841 |
dilare@shu.edu.cn |
|
张旭 |
本科生辅导员 |
109 |
66133841 |
tedelon111@shu.edu.cn |
|
孙越 |
本科生辅导员 |
109 |
66133841 |
sun_yue@shu.edu.cn |
|